-
01
2022-09-22
手工艺术模具雕刻钢模技艺
描述: 瑞金手工艺术模具雕刻钢模技艺,由传统雕版技艺传承发展而来。在传统印刷中,文字、图画主要为平面木刻雕版印刷。随着历史的发展,开始有了立体模具的需要,历史上最早出土的模具为唐朝的月饼模具,唐宋时期,模具被广泛运用于月饼、泥塑、陶瓷等生产中,模具雕刻技艺被传承人严恩荣应用于钢模雕刻,传统与现代生产科技的集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手工钢模雕刻技艺,是在钢坯上用工具纯手工进行雕刻。传承人根据预先的设计,在钢坯上绘制出图形,用大凿雕刻出大型,进而用小凿等工具逐步细化,按图形复杂程度历时半年至一两年才能完成雕刻,再经过打磨和抛光,诞生一件艺术钢模。从图纸到立体模具,是艺术创作的过程,需要传承人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精炼和提取艺术形象,过程中反复用泥胚在模具上压出造型进行检查,经过不断调整,最终艺术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娴熟的刀法需要常年累月的训练,枯燥的雕刻过程极为考验耐心,大多钢模都有着精细的脉纹、发丝和细节,这些精微处需要非常小心,一点失误可能导致数月功夫前功尽弃。瑞金手工钢模雕刻技艺在形象
-
02
2022-09-22
瑞金鱼圆制作技艺
描述: 瑞金是重要的客家聚居地和集散地,客家人热情好客,尤其重视待客的规矩,各种宴席和款待贵客必备有传统的“八大碗”,其中,鱼圆是最具瑞金特色和最考究厨师功力的一道菜。瑞金鱼圆原名鱼团,早在唐开元三年,即公元715年,由当时的鱼贩子首创而成,当地农谚曰:“先有鱼圆汤,后有瑞金县”,足见源远流长。瑞金鱼圆由选鱼、清鱼料、刨鱼肉、搓鱼酱、配蛋清、兑水放盐、搓鱼酱、试水、挤料团入锅、半熟成型捞起、摊凉、煮汤、配料等十余道工序制作而成,通常选用2斤左右的皖鱼,取两侧肥厚无骨鱼肉,刨鱼肉讲究下刀轻,要求刮出的鱼肉尽量细腻,搓鱼酱是把刮好的鱼料倒入陶盆反复揉搓,看似简单,实则是最见厨师功力的工序,下手轻重,揉搓时长,何时加蛋清都需要经验,盐的多少直接决定鱼圆的成败,合适的盐量能让搓好的鱼圆能浮于凉水水面,因此,试水是检验鱼圆是否成功的环节,各个环节环环紧扣,步步精细讲究。瑞金鱼圆不加任何淀粉,出锅的鱼圆色泽洁白如玉,口感鲜香嫩滑,浓厚的姜汁刺激味蕾,满嘴都是鱼圆的鲜甜,让人大开胃口。
-
03
2022-09-22
瑞金民歌
描述: “或歌窈窕之章,或得池塘之句,或为幽兰白雪之曲,或咏秋风黄竹之辞,莫不同祖风骚,妙偕言律”。这是对流传近千年的瑞金民歌最经典的概括。自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瑞金建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瑞金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客家民间文化十分丰富,瑞金的先民们砍樵烧畲唱山歌,种茶、采茶唱茶歌,闲时唱小调,喜庆节日唱灯歌、唱祝赞歌等形式的民歌数不胜数。据【瑞金明·嘉靖县志】记载:古时,瑞金城西北隅的铜钵山常有樵夫高唱山歌,故有“铜钵樵歌”之称。瑞金传统民歌,其词曲韵味独特、鲜明,她融合了瑞金茶文化、灯文化、农耕文化、客家习俗文化等各种文化元素,是赣南东部经社会形态的展现。瑞金民歌的演唱方式:一是野外唱山歌、对茶歌,多为独唱、对唱,边歌边舞。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三是原声态三嗓唱法:假嗓唱高吭山歌;本嗓唱灯歌、小调;细嗓用于室内独唱。音乐调式,猎及“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但以宫调式和徵调式、羽调式为主。调式交替常见的是商调式和羽调式。词汇表现为单句式、二句式、三句
-
04
2022-09-22
瑞金传统竹编工艺
描述: 瑞金传统竹编,是千百年来先民在日用品编织的基础上,不断逐渐演化而成的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工艺品。它在材料选择、生产工艺及外观设计上,都别具一格。瑞金地处闽赣交界,属丘陵地带。温暖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和充沛的雨量,让瑞金有丰富的毛竹资源,瑞金传统竹编工艺因此得以代代传承。竹篾是编织的主要材料,竹蔸、细竹枝和笋壳……,瑞金竹编艺人将竹子的每一部分都加以充分利用,让瑞金竹编在表现形式上有了更大发挥空间,笋壳制作的动物羽毛,细竹枝编织的各种日用品和竹蔸制作的底座,丰富的想象力和原材料运用,让瑞金竹编工艺品魅力无限,一度远销至欧美和东南亚各国。瑞金传统竹编分破蔑、劈条、开片、分层、梳丝以及漂白、染色、油泡、上光、防霉蛀等30多个工序,通过这些工序,质地坚韧、富有弹性的竹子被处理成各种规格和颜色的竹篾、竹丝,这些原材料制作的竹编工艺品不仅颜色鲜艳,还能很好的防霉防蛀。瑞金竹编工艺精细,形态各异。心灵手巧的艺人们化腐朽为神奇,罐、篮、盘等日常用品被编织成各种惟妙惟肖的动物,让普通日用品成为极
-
05
2022-09-22
冈面车灯制作技艺
描述: 瑞金市冈面乡上田蔡屋车灯是由历史人物至瑞金赴任演变而成为瑞金客家灯彩。它融汇了历史故事、赣南民间采茶曲调,车灯、采茶调是车灯表演的主要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据明朝万历二年《蔡氏前修族》记载,上田蔡屋的先祖是北宋朝庭的端明殿大学士、大书法家蔡襄,即赣南民间采茶戏《洛阳桥》中的蔡状元。蔡姓人为标榜先祖的荣光而创作了车马灯,后因马灯不便在农家小厅堂表演,逐渐演变成只有车灯和凉伞灯,俗称车灯。上田蔡屋属冈面乡,位于瑞金市西北隅,东界宁都县对坊乡,西连于都县沙心乡,南毗九堡镇,北邻瑞林镇。上田蔡屋车灯流传久远,有口头流传的可追朔到清朝末年,艺人蔡石秀子和蔡盛山,既演戏又演灯彩,象现在的影视两栖演员。民国时期上田蔡屋出了二个车灯演技顶尖的人物,一个叫蔡传宽,一个叫蔡盛仙,两位老艺人为解放后的车灯传承带出了一大比能手,如蔡太宁、蔡东林、蔡秀栊等。车灯不象其他客家灯彩随处可见,它是上田蔡屋独有,长期以来受到客家人的喜爱。在以该地为中心的百十里内闻名遐迩,享誉一方。改革开放后,车灯又以其崭
-
06
2021-03-31
-
07
2021-03-31
-
08
202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