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2025-07-08
闹高社
描述: 【地理环境】闹高社,俗称样高社,是冈面乡渡头村上店、青江坪两小组刘姓村民的一项独特的祭祀活动。渡头村位于冈面乡的东南方,是进入该乡的南大门,与本市九堡镇的富田村、密溪村接址,以黄土坳崠与其分水为界,是冈面境内东小流域的源头。当地有圩镇一个一一渡头圩,因其圩址地处三溪交汇形似渡口故名,而渡头村也以此得名。该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苏区时设立过渡头区苏维埃政府。民国时期,著名的农民暴动“火烧渡头乡公所’’就发生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后,还曾设过渡头乡人民政府,渡头人民公社,供销社,木竹检查站,粮油管理所等机关单位。渡头圩集市日原为二、五、八,一九九一年后改为三、六、九日。该圩有个传统说法:凡外来商户,发迹后要及时离开,否则必遭天灾人祸,原因是渡“头”,不渡“尾”。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瑞金城至冈面的城乡公路贯穿渡头全境,南通九堡镇,北达瑞林镇,西至冈面圩,形成了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历史渊源】据刘姓族谱记载,渡头村上店、青江坪刘姓为北关刘,于清朝康熙年间自瑞金象湖的上龙尾迁入,其开基始祖为刘芳裘。闹高
-
02
2025-07-08
密溪东平王庙会
描述: 密溪村位于瑞金城北二十五公里处,隶属九堡镇。村中居民系南宋时由中原搬迁而来的罗氏后裔。他们聚族而居,敬祖睦族,重文尚礼,耕读传家,至清初已成瑞金望族。故此地有相当深厚的客家文化传统,一年一度的东平王庙会即其一。密溪东平王庙始建于明末清初,颜曰“东平祠”。当年庙宇巍峨,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大殿正中的东平王张巡及其左一许远、右一南霁云均为主神;其左二华光菩萨、右二五谷神则为配祀神。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人均为中唐时忠义之士,以死守睢阳、不辱君命闻名。死后分别被诏赠为扬州大都督、荆州大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宋景定中,张巡被封作东平王。东平祠建起后,罗氏宗族大小公堂和个人各捐田地山冈充作庙产,所产粮食及收益用于供奉香火及举办庙会之用。密溪东平王庙会每年举办一次,时间从农历正月初十起,至正月十六日止,历时七天。行会前三日,即正月初七、八、九,是为接神准备阶段;初十接神,十六日送神;接、送神时间视为“七天大会”(即娱神、祈神活动)。准备阶段正月初七起,全村动员,把罗氏大宗祠打扫洗刷干净,把三排大门板拆开
-
03
2025-07-08
壬田福祖庙会
描述: 瑞金市壬田镇,不仅以山青水秀的罗汉岩闻名,民俗文化也同样丰富多彩,其中经古流传、源远流长、颇有特色并为乡人喜爱的福祖庙会,就是当地民俗文化的一种种。它最早起源于唐代,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每到金秋农历9月1 3日,壬田圩镇便迎来了一年一度民间庙会一一福主庙会,即俗称“漾神”的日子。这天一大早,入乡随俗的全镇居民便在门前挂起一长串鞭炮,待“漾神”队伍经过时便赶快燃放。圩市上的人们踩着一地厚厚的大红鞭炮纸屑,上圩街赶起了庙会。当上午9时左右时,壬田圩市的大小街巷上已热闹非凡,四处人声鼎沸,居民和商家燃的鞭炮一阵阵地响起,震耳欲聋。居民家家户户杀鸡宰鸭,燃香祭祀,犹如过大年般。不少小孩兴高采烈地蹦跳着,在地上寻找未响的爆竹,大人们却忙成一团。“来哩,来哩!菩萨抬过来哩!”随着前头一阵嚷闹声传来,顷刻间,一支由当地群众自发组织的队伍,将三尊神似关公威武雄壮、身穿武将胃甲服饰的“冯候福主,,木雕神像抬着奔跑过来。最前面的是一群青年旗手,一个个扛着五颜六色的大旗有序行来,抬神像的队伍在一班吹
-
04
2025-07-08
-
05
2025-07-08
疔疮走黄
描述: 1、处方:三黄散、五露散、苍耳子虫 2、制用法:三黄散:大黄、黄芩、黄柏各等份共研细末。 五露散:芙蓉叶不拘多少,去根茎研极细末。 苍耳子虫:苍耳子虫放入麻油(加入适量冰片)中,浸泡一周后备用,时间越长疗效越高。取苍耳子虫,放于疮顶,再用三黄散或五露散调冷开水围箍。一日一换。 3、禁忌:①忌挤压、防止跌跤碰伤患处。②忌食烟、酒、辛辣、鱼肉等。 4、病理分析:本病为内蕴湿热,外感热毒之邪而致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发于颜面的以其形小、根深,坚硬而有根脚,状如钉丁,略加外力,易使毒邪扩散入血液,称为疔疮走黄。 5、药理分析:大黄、黄芩、黄柏、芙蓉叶均有凉血、清热、解毒、退肿之功。苍耳子虫
-
06
2025-07-08
烘炉豆干制作技艺
描述: 瑞金历史上豆肤加工制品众多,其中“烘炉豆腐干”是二十世纪初以来本地最受欢迎的豆腐食品之一,它以大豆为原料,经选豆、浸泡、研磨、出浆、凝固、压榨、烘烤等多道工序生产加工而成的手工技艺。由于其营养丰富,鲜嫩可口,风味独特,老幼皆宜,且价廉物美,已成为城乡居民的家常美肴。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 79年至122年)门下术士首创豆腐,到南唐时传至今瑞金,豆腐干在瑞金已有1000多年的制作历史。瑞金习俗,走亲访友,经常会带“烘炉豆腐干”馈赠亲友。远居国外的侨胞,回乡探亲返回时也多带豆腐干。瑞金“烘炉豆腐干”的制作方法如下:1、原料处理:取黄豆若干,洗净后放进水桶内浸泡,冬天浸泡4~5小时,夏天2.5~3小时。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头,做不成豆腐。2、磨豆滤浆:黄豆浸好后,捞出,按适当比例加水磨浆,用袋子(豆腐布缝制成)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豆浆榨完后,再打开袋口加水,拌匀,继续榨一次浆。榨浆时,不要让豆腐渣混迂豆浆内。3、煮浆点浆:把榨出的生豆浆倒入
-
07
2025-07-08
仙米冻制作技艺
描述: 仙米冻,是瑞金民间自制、自销或自食的一种凉粉类食品,已有着千年的加工制作历史。因其材料主要用仙米草,成品形状又呈透明的冻糕状,故名“仙米冻”。其价廉物美,原料易得,制作简便,多在夏秋时节制作,有消夏、解署、止渴之作用,是夏天人们消暑的良品。瑞金仙米冻产地分布广泛,全市各乡镇均有出产,多由个体户自产后挑担游乡串户或在村头路口n L{卖,很受人们欢迎。炎夏时节,配上少许红糖水食上一碗,使人顿感心旷神怡,味醇而甜美,爽口无比,独具风味,因此它是瑞金人耳熟能详、老幼皆宜的著名小吃。瑞金仙米冻有两种产品,一种是叫做“白仙米冻”,一种叫做“乌仙米冻”(颜色褪黑),口感相同,味道各异,各有特色。“白仙米冻”的原料,用一种瑞金人叫“吊茄子”的藤蔓科植物的果实,摘果剖开后取里面的种子揉散晒干备用(吊茄籽表面褐黄色,象芝麻大小)。但此“吊茄子”又有两种,一种是平底的“吊茄子”,这种“吊茄子”果实不能制作“仙米冻”。另一种是尖底的“吊茄子”,只有这种尖底的吊茄子才能制作“白仙米冻”。制作时将晒干的吊茄籽用纱布
-
08
2025-07-08
艾子米锞制作技艺
描述: 艾子米锞,是瑞金市有名的民间传统小吃,因採摘田野间一种俗名口L1“艾子叶”的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及其花朵回上米浆作原料制作,故名艾子米锞。由于锞品为绿色,又被人们称为“绿色食品”。全市各乡镇均有出产,主要以“艾子”生长旺盛的春季和初夏时节制作为主,平时以九堡镇多有产销,各圩场逢圩时个体户在圩市上边制作边销售,每碗3至5元;市区象湖镇也常有产销,价格约每斤5元。据民间传说,这种艾子米果食之有补肾之功用,其历史也有千年之久。 艾子米锞的制作比较简单,首先是到田野中揉集“艾子”,连叶带枝带花(小黄花,枝叶上长有白色绒毛)摘下,洗净后用开水煮片刻,捞起后用擂钵捣烂,亦可甩手揉碎,然舌掺进米浆(最好加些糯米)之中,搅匀,再倒入锅中用文火慢慢熬煮,不停地翻动搅匀,当成为粘糕状时即可出锅。出锅后稍凉时,即用手人工将其做成一个个大约姆指粗细长约15公分的圆条形状,或小饼形状,再回锅蒸透。食时,或沾糖或配油盐辣椒汁食之,其芳香扑鼻,口感极好,深受城乡民众喜欢。&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