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云柏木线香制作技艺
一、历史渊源
瑞金为重要的客家人居住地,早在唐天佑年间,南迁避乱的中原姓氏,相继落户古象湖,公元903年,由象湖置监,大量客家人在与自然的斗争中,把中源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的相融结合,积淀起这方水土的文化根脉,形成了独有的客家文化基因。这其中,人们在疾病抗衡和人类繁衍生息中自然采撷的柏木檀香用于驱邪、避瘟就是流传至今的瑰宝。
瑞金多山地,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林木葱茏,尤其是古树名木佳草散见于大山深处。客家人在疾病和繁衍生息中,学会了采用百草疗病,百木药用,如用菖莆、艾叶等诸多草药煎水治病;用名贵树木陈年枯枝、树蔸、树根制作成柏香、檀香等香类驱瘟避邪;强身健体净化空气,让客家人获益良多,因而备受诸姓药师和民间百姓喜爱。
在瑞金千余年客家人的草本药用和种类开发利用的传承过程中,亦沉亦浮,亦起亦没,随时而兴,随时而没,多有变动。清朝光绪年间的1894年,家住象湖镇通荡街的杨衍淼为了生计,拜师门下,用五年时间学得中医治疗,十年后随医术逐渐提高,自开诊室,救治大量患者。在此期间,他草本兼用,经世济民,收购大量名木枯蔸,开设小型作坊,用柏木香为所生产妇女坐月温室驱邪之用,随后,柏木线香逐渐演变成佛堂、书院、书斋用物,用以驱虫除邪、强身健体、清新空气之用。
自此,杨家在医治过程中将医术、坊术传与后代,如生于清代末年1907年的儿子杨荣福,后传至生于1937年的孙子杨振华,一家三代行医济世,解放后,杨振华虽参加了工作,但行医看病仍未间断。在他退休后几年,杨振华在征得几个儿子同意的情况下,将其祖传医术和柏香制作技艺传给了长女杨美红,而今,第四代传人杨美红通过三十余年的传承,将柏木线香的悠久历史以华云香品的品牌叫响境内外,并获得江西省香文化研究院常务委员的称号。
二、重要价值
以瑞金古柏木、崖柏等珍贵名木为主要原料的柏木线香,其主要价值体现在药用上。
据《本经逢源》记载:“善调膈上诸气……兼通阳明之经,郁抑不舒,呕逆吐食管之。”《本草拾遗》上载:“主心腹霍乱、虫恶、杀虫。”而《本草备要》上则佐证:“调脾胃,利胸膈,为理气要药。”
华云柏木线香主要采用以柏木、崖柏和珍贵草本名木的树枝、树根、树蔸为原料,这些古柏及名贵香木中富含挥发油、脂肪油、香精油以及黄酮类柏醇和柏萜、柠檬萜的成份。点燃时,这些成份香熏、蒸发、挥发弥漫在室内,瞬间芳香四溢,让人神清气爽,其中有效成份对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病菌、邪毒、邪气进行消杀,起到祛病抗邪、填精补气的功效。
古代先民对柏香的利用较为古朴,采用陈年古柏根(或蔸、枝)阴干沉淀后,削成薄片,备作妇女产后,用于除腥除膻,尤其是为新生儿营造氲氤环境,防止风寒邪气入侵,主人会用柏香木或檀香配艾叶焚香,让产妇和新生儿在无污染、无病菌中安然入眠,以此起到安神助眠的功效;随着社会的发展,柏木线香还用作家中出现风寒入侵病人,用柏香驱邪。当然,柏香还有作佛堂神砻香熏之用,所以古代人文雅士多有咏香佳句如清龚自珍“此阁宜供天人师,檀香三尺博士为”;及释道颜《颂古》:“一般屎臭旃檀香,父子之机俱漏泄。”皆所柏木艾类檀香的价值。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成功人士开始养生时代,柏香便进入养生堂、书斋、茶室、会客室等。让一些长期处于精神压力之中人士,得到情绪舒缓,用柏香的养生药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华云柏木线香,保留了柏类、崖柏等名贵香木的精华,并配以现代配方及改良制作技艺,使柏木类檀香的功效更为显著,药用更为突出。
三、基本情况(制作工艺)
华云柏木线香的制作全部采用人工技术,从选料、创花、粉碎、配料、揉团、压条、搓条、阴干成型、包装共九个基本流程,主要用料有百年柏树、崖柏枯死之根、枝干、树蔸,利用其生成的甜香、密香、药香、檀香打成粉末,再配其它名贵香木粉末精制而成。主要配比为柏香粉占85%,其它名贵香木粉末占15%。
主要工具有:刨花机、打粉机、手工压条机、手要搓干机。
基本流程为将收购存储的百年柏木、崖柏分成段,用刨花机刨成刨花,再将刨下的柏木刨花用打粉机辗成粉末,其它配料亦如此;秤取主配料粉末搅拌均匀,用矿泉水揉成团状,放置适当的时间备用;将团状柏香料揉成一定条状转入压条机,打压成线状;再用手工搓干机搓条成型,后放置阴凉通风阴干,最后是整条包装即成。
四、华云柏木线香的现状
华云柏线香的厂址位于时代广场东侧,有仓库260平方类、作坊120平方米,手工年生产线香64800支。规格有三种,即3.0mm×21cm、3.5mm×21cm和4mm×21cm。成型的华云柏木线香为纯天然、未加任何化学香精的香熏产品,而备受消费者的亲睐,产品销往省内外而供不应求,宜准备扩大规模。
2023年11月23日,华云柏木线香成为江西省香文化研究院常务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