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面车灯制作技艺
瑞金市冈面乡上田蔡屋车灯是由历史人物至瑞金赴任演变而成为瑞金客家灯彩。它融汇了历史故事、赣南民间采茶曲调,车灯、采茶调是车灯表演的主要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据明朝万历二年《蔡氏前修族》记载,上田蔡屋的先祖是北宋朝庭的端明殿大学士、大书法家蔡襄,即赣南民间采茶戏《洛阳桥》中的蔡状元。蔡姓人为标榜先祖的荣光而创作了车马灯,后因马灯不便在农家小厅堂表演,逐渐演变成只有车灯和凉伞灯,俗称车灯。
上田蔡屋属冈面乡,位于瑞金市西北隅,东界宁都县对坊乡,西连于都县沙心乡,南毗九堡镇,北邻瑞林镇。
上田蔡屋车灯流传久远,有口头流传的可追朔到清朝末年,艺人蔡石秀子和蔡盛山,既演戏又演灯彩,象现在的影视两栖演员。民国时期上田蔡屋出了二个车灯演技顶尖的人物,一个叫蔡传宽,一个叫蔡盛仙,两位老艺人为解放后的车灯传承带出了一大比能手,如蔡太宁、蔡东林、蔡秀栊等。车灯不象其他客家灯彩随处可见,它是上田蔡屋独有,长期以来受到客家人的喜爱。在以该地为中心的百十里内闻名遐迩,享誉一方。
改革开放后,车灯又以其崭新的风彩展现在世人面前,从过去的一、二辆,增加到十几辆,每每演出场面宏大壮观,是市里各种大型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客家灯彩之一。车灯还有很大的灵活性,可分可合,既可10几辆表演,也可以辆为单位演出适合家庭厅堂小院,受到了城乡人民的酷爱。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车灯是表演的主要道具,包含车灯和凉伞两个部分,车灯制作,以木为骨,以纸为皮,讲究灵活轻便,表面贴上纸质剪出的各种精美的传统纹饰。道具的精良与否直接影响各村各屋的“面子”,因此极受重视。
车灯是瑞金客家先民发明创造的一种民间艺术,是近700多年民间欢乐喜庆的灯彩之一,她运用了赣南民间小调,斑鸠调、牡丹调、上山调等,并以二胡、笛子、唢呐伴奏,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节庆庆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