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2025-07-08
打花鼓
描述: 冈面乡地处瑞金市西北边,座落在号称绵江第一峰的铜钵山下。东界宁都县对坊乡、西连于都县沙心乡、高龙乡、南毗本市九堡镇、北邻瑞林镇。而位于冈面乡东北隅的上田蔡屋却是一个美丽富饶风光别样的小山村:村中人烟稠密,房舍鳞次栉比,客家风味的明清建筑,古街古巷,古色古香;四周山上林木葱笼,四时生机盎然;环村沃野土肥水美,田畴纵横,四季稻粱丰稔;村民忠厚诚实,邻居互敬互爱,家家礼尚往来;并且这里民风淳朴,崇尚艺文,人人喜弹琴唱曲,个个好歌舞戏艺,是个以弹琴唱曲闻名遐迩的文化村,同时也是当地居住较为久远的客家古村落。在其周围方圆百十里内,则分布着瑞金,宁都两县(市),冈面、瑞林、对坊三乡的上田、罗陂、下龙、店背、渡头、陈坑、元田、里坊、龙窝、寺背、上千、里迳、杨陂、半迳等几十个村寨。这些村寨山水相依,鸡犬相闻,风俗相近,人们的生活,生产习惯相同,语言相通;村村相互联姻,寨寨沾亲带故;世代繁衍生息、和谐共处,形成了一个以上田蔡屋为中心的文化圈。可谓同顶一片蓝天,共享一方水土。 【历史渊源】上田蔡屋
-
02
2022-09-23
苏区舞蹈
描述: 苏区舞蹈始创首演及其主要流传地在瑞金市。瑞金是“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长征出发地”。1931年11月,“一苏大”召开前,由李伯钊、赵品三、刘月华等旅苏的革命文艺工作者来到瑞金,负责大会筹备文艺小组的组织工作。大会期间演出了话剧《最后的晚餐》、《农奴》等节目。大会闭幕后不久,成立了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剧团——八一剧团。1932年9月红军总部根据需要又创办了工农剧社。1933年3月,创办蓝衫团学校,李伯钊任团长和校长。第二年,根据瞿秋白同志的建议,蓝衫团改为苏维埃剧团,蓝衫团学校改为高尔基戏剧学校。在李伯钊、刘月华、石联星三大赤色跳舞明星的倡导和影响下,以前苏联革命文艺形态的舞蹈动作为基本舞蹈动作,创作排演了一大批独具苏区特色的舞蹈《工人舞》、《农民舞》、《团结舞》、《马刀舞》、《红缨枪舞》等,凡庆祝大会、游艺晚会、祝捷晚会必有演出,他们除在瑞金公演外,还到乡村和前线出演,鼓舞苏区军民斗志。《马刀舞》是众多苏区舞蹈节目中,比较完整地传承下来的剧目之一。解放初期,县剧团根据健在的
-
03
2022-09-22
链枪舞
描述: 瑞金,武夷山脉西麓的红色故都、千年古邑,客家人南迁的主要中转地和目的地,从中原而来的璀璨文化艺术,在这里,与当地畲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互相促进,衍生了许多精彩绝伦的艺术形式。瑞金链枪舞,就是其中之一。锒铛之类 相连属者 为链。链枪之有名,是因其内置铜钱,舞动起来啷当作响,它也曾作为丐帮打狗棒的一种,配合过曲艺,使其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故而赢得了老百姓的偏爱。瑞金链枪舞的链枪制作,取材于竹,尤为讲究,兼有了舞蹈道具和客家祈吉的双重职能。制作时,须先砍选二至三年生、无虫蛀不变形、笔直坚硬的桂竹为主材,阴干,削平,刨皮,去头尾,用密齿锯裁成二尺四寸长,对应二十四节气。竹子两头三寸以内均匀对开五个孔,寓意五谷丰登,五个孔共串三十六枚铜钱,寓意六六大顺。传统瑞金链枪舞的表演者,往往都是茶灯队里年轻俊俏的茶妹子,如今则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吸引着许多青少年来参加。他们或四人,或六人,或八人,面映桃花,身着彩装,英姿飒爽。每人右手持链枪,齐步来到厅堂中央,伴随乐队奏起的曲调,齐整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