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居风水文化
瑞金地处赣南东部山区,交通闭塞,属“八闽百越蛮荒之地”,文化的孕育形成起步较晚。汉、晋、唐、宋时期,大批中原人(即后来的客家人) 为了躲避战乱、饥荒大举南迁,瑞金成为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客家人在山环水抱的自然环境中,渴望安居乐业,安定的心理诉求以及美好生活的愿望,滋生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民居风水文化。
瑞金客家民居风水文化,是研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规律,是融天文、地理、建筑与造园林等文化于一体的学术,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三大支柱(位置、营造、园林)之一。客家民居风水文化包括客家民居的选址、规划、定向、布局等功能,讲究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天人地关系的调和以及促进天人统一的核心理念。
客家民居风水观念重视看地脉、观“水口”,坐向讲究负阴抱阳,排水讲究九区萦回,门户讲究收纳交泰。客家人通常喜欢居住坐北向南的房子。北有延绵不断的靠山,可以挡住冬季北向的寒风,南有远近呼应的低小案山,以免南面山体过高挡住阳光,左右两侧有护山,四面山体所围成的穴要开阔,具有屈曲流水环抱,流水经咬牙关闭的水口流出,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依山傍水的小环境和良性的生态循环。这种理想模式成为客家人选择居住环境的重要依据。
瑞金客家民居风水文化是客家先民对于居住环境的科学探索,建设的客家民居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重视建筑选址,强调与自然山水相结合,合理利用自然而不破坏自然的环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许多“风水”的现象度可以通过地质学、气象学、生态学,人类的认知心理与行为心理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到合理而科学的解释。
客家民居风水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居住环境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和谐统一,对研究客家迁徙脉络和客家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