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灯制作技艺
鲤鱼灯流行于瑞林、象湖、武阳、谢坊绵江河流域两岸乡、村。每到新春佳节、五月端午节都有鲤鱼灯的活动。它们的产生,渊源于老百姓的劳动创造,它的动作由生产过程中演变而成,用以酬谢与农事相关的神灵而举行的“祭事”活动,也是为了娱神和祈求丰收而设计的鲤鱼灯。
据老艺人相传,很早以前,位于绵江和瑞林河岸边,每年春夏雨季洪水暴发时,有个鲤鱼精喜欢在河里兴风作浪,想跳过龙门而成龙,给沿河两岸百姓和庄稼带来无穷的水患。人们无法忍受其害,却每年通过能工巧匠仿效龙灯的方法,用竹篾扎成8只鲤鱼形灯,让它跟在龙头后面,去促成和追逐龙头鲤鱼成神,每年都作为一个形式进行敬拜,这样才得以太平无灾。鲤鱼灯由此而来,鲤鱼灯流传至今为首的都是龙头造型灯。据说,鲤鱼灯还有另一说法,不仅鲤鱼想跳龙门,虾公都跟着鲤鱼想进入大海,由此,老艺人为了增加鲤鱼灯这个舞蹈闹灯更富有情趣,便将虾公加在鲤鱼灯的最后,所以当地老表说,鲤鱼灯耍得好不好,全在龙头、虾公两个佬(即舞龙头、虾公灯两人)。
鲤鱼灯主要表演形式是以龙头为中心,8只鲤鱼灯随龙头摆动,虾公灯则独立表演行动,可前可后,或四周游荡,有些场合还起到了领队作用,是灯队中最自由,表演最活泼的一个。花样多少,精彩不精彩都直接与之相关,基本动作:一是参拜神,双手握龙把,上身前俯。二是翻身,做右旁摇龙。三是搭门,由右后径下舞至左上方。四是舞虾,双手握把,不停地在身前舞横八字。五是鲤鱼上水,一拍一次往后退,道具排成斜坡形。六是水波浪,全体舞者站一行,“左旁摇龙“一拍一次,上、下轮换不停地起伏,恰似水的波浪。七是鲤鱼钻泥,全体围成一个圆圈,左旁摇龙、鲤鱼(龙头)朝下。具体队型编排先举龙,到台中做盘龙造型一~鲤鱼过跋~一鲤鱼上水一一双龙出水~一水波浪~一双打花一一舞虾一一搭门一~左右旁摇龙一一鲤鱼钻泥一一舞虾一~耍龙一一摆“天字”造型~一摆“太”字造型一一摆“平”字造型一一举龙一一鲤鱼过跋_一最后盘龙结束。整个表演要求,鲤鱼灯要贯穿移动象一个人表演拟,整齐划一,穿梭若行云流水,整个队要成为一条不断续的游龙,一条接一条,贯穿始终。
鲤鱼灯的造型、服饰及道具制作:
1、舞龙者服饰:男穿黄布便衣,饰有剑形花边,束袖口,以示威武,裤为绿色(布式绸均可),束口灯笼裤,穿便鞋,系黑布腰带,头扎白毛巾或红头巾。如女的扮演,可穿红绸便衣,饰有波纹花边,蓝绸便裤,穿布便鞋,系黑色围裙。
2、道具:龙头以竹篾为骨架,绸布糊裱,底色为红色,饰有各种颜色的蜡光纸,银光纸剪制的民间花样,头部两侧饰有八仙图像,龙口有一珠,内灯一盏能顺势滚动发亮。
鲤鱼灯:以竹篾为骨架,绸布糊裱,底为红色。饰有各种颜色的蜡光纸、银光纸剪制的民间花样,头部有两颗珠,内灯一盏能发亮。 ,
虾公灯:以竹篾为骨架,绸布糊裱,触角上黄色,底为绿色,饰有黄、蓝、银光纸剪制的民间花样,钳子能上下晃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