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公灯习俗
鸡公灯是瑞金市民间元宵喜庆、清明祭祀常用的灯彩,用竹片搭架,外糊薄纸,内点蜡烛,因形如公鸡而得名。每年正月十四、十五,集市上就挂满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鸡公灯等着村民购买。至正月十五晚,各村各屋村民聚集在一起,家家户户带着孩子,人手一盏鸡公灯巡游。一路都是爆竹烟花,村民们在路边点起香烛祈福,路边架着打鼓,村中的小伙挥舞着鼓槌,敲出整天的鼓声,想敲鼓的小伙时而要过鼓槌,奋力敲打,好不热闹。
至吉时,村民们点起自制的烟花筒,高举着一路奔跑接龙,需在手中烟花筒未燃尽时与下一棒村民会合,用手中烟花筒点燃下一根烟花筒,下一位村民继续高举烟花筒奔跑接龙,接龙需确保每一棒烟花筒续火,奔跑至本家祠堂。至本家祠堂后,祠堂大门前还需“打水花”,用各种自制烟花进行表演。至今在九堡、黄柏、叶坪等乡镇,还流传着鸡公灯会的习俗。
苏区时期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而举行的“万人提灯会上,七八千群众齐聚红军广场,鸡公灯、兔子灯、龙灯、马灯等各种灯笼汇聚到广场上,整个广场人山人海,红光满天,庄严热烈,盛况空前。其中因鸡公灯简单易制而出现最多。
相关文章